鋁件及合金常規電泳涂裝工藝
一、鋁型材分類(加工方式)
軋延制品:片材,板材,卷片材,帶材
擠型制品:管材,實心棒材,型材
鑄造制品:鑄件,壓鑄件(類似注塑)
注:壓鑄鋁是由高溫液態金屬填充模具型腔成型,速度高,流態不穩定,鑄件易產生氣孔,表面易殘留脫模機(二甲基硅油一類物質),這給后續表面處理帶來很多麻煩。
二、鋁件及合金常規電泳涂裝工藝
1除油-水洗-堿蝕-水洗-(硝酸出光-水洗)-水洗-化學氧化或陽極氧化-水洗-烘干-冷卻-電泳涂裝
2除油-水洗-堿蝕-水洗-(硝酸出光-水洗)-水洗-表調-磷化-水洗-烘干-冷卻-電泳涂裝
除油:鋁是兩性金屬,必須考慮其在堿性條件下的腐蝕問題,一般宜用接近中性的除油清洗劑,如平平加清洗劑(天然脂肪醇與環氧乙烷的加成物,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,洗凈功能),建浴1%-1.5%,或者OP-10,十二烷基磺酸鈉等
堿蝕:一般用NaOH,除去氧化皮,Al2O3+2NaOH=2NaAlO2+H2O
硝酸:出光,一般出光之前有一個拋光工藝,常見三酸拋光,即硝酸,硫酸,磷酸
*化學氧化:傳統的如堿性氧化,氧化磷化(阿羅丁法),鉻酸鹽氧化,新型的如鋯系,鈦系,錳酸鹽系,鉬酸鹽系,稀土系,鋰鹽系,硅酸鹽系,丹寧酸鹽系等
堿性氧化:處理鋁件膜表面呈現金黃色,厚度0.5-1μm,膜質軟,疏松,耐蝕能力差,典型配方為氫氧化鈉,碳酸鈉,鉻酸鈉
氧化磷化(阿羅丁法):即磷酸-鉻酸鹽法,成膜包括三個過程,鋁的溶解,氧化膜的生成;磷酸鹽膜的成長。當鋁件浸入溶液時,首先發生鋁的溶解,由于溶液中存在氟離子,它與Al3+形成鉻離子,使鋁的溶解繼續進行,同時,被溶解的鋁的新鮮表面,受鉻酸作用而鈍化,表面很快生成致密的薄膜,阻滯了鋁的繼續溶解,而磷酸鹽則在氧化膜上沉積,鋁材上呈現出綠色膜,典型配方磷酸,鉻酐,氟化氫銨,磷酸氫二胺,硼酸。
鉻酸鹽氧化:此法與阿羅丁法相似,但形成的膜層較薄,厚約0.5μm,鋁材上呈現彩虹膜,典型配方鉻酐,重鉻酸鈉,氟化氫鈉。
化學氧化法一般都含有金屬鉻,對環境污染大
陽極氧化:鋁件的陽極氧化即在相應的電解液(一般草酸,硫酸,鉻酸)和特定的工藝條件下,外加直流電,在鋁制品(陽極)上形成一層氧化膜的過程,實際成本比較高,很少使用,但是其氧化成膜效果好,耐腐蝕性強,所以一般高端建筑行業及要求重防腐方面有所應用。
磷化:比較常規,一般應用鋅系磷化,一般會含有NaF,稱為活性劑,氟離子的作用在于加速鋁材基體腐蝕及表面上氧化膜的溶解,使其表面呈現有利于磷酸鹽晶體型核的活性區,有利于磷化膜的形成,即氟離子跟鋁離子形成[AlF6]3-絡合物,也達到減少磷化雜的目的,同時還由于氟離子有很大的負電性,極易以共價鍵的形式與氫離子結合形成氫氟酸,當磷化液中的游離酸度下降時,它能夠將氫離子釋放出來,使磷化液的PH值保持穩定。還有硅烷皮膜劑
一般實際生產,鋁脫脂+鋁皮膜,
鋁脫脂:一種高效處理劑,一般由有機酸,無機酸,氧化劑,緩蝕劑,及其他多種除油劑與表面活性劑復配而成,起到脫脂除氧化膜的作用
鋁皮膜:一般由鉻酸鹽,酸類物質,氟化物加速劑等成分組成
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,鋁皮膜發展成了現在多種多樣的類型,,總的來說分為含鉻和不含鉻兩大類,有鉻分為六價和三價,六價鉻已經被淘汰,三價鉻用得比較多;無鉻的也很多,常見的鋅系磷化,硅烷陶化,但效果沒有傳統的鉻系好,還有前面講到的鋯系,鈦系,錳酸鹽系,鉬酸鹽系,稀土系,鋰鹽系,硅酸鹽系,丹寧酸鹽系等,技術比較新,成本高,大規模應用不多。